茶道丨香道丨詩詞丨文學丨人文丨養生
人生百味人生有五味酸,甜,苦,辣,咸酸,有酸的愁緒甜,有甜的滋味辣,有辣的刺激……
人活一生,匆忙勞碌各種味道嘗盡人走一程,起起落落味道五味雜陳
《說文解字》說
「酸」
酢也從酉夋聲關東謂酢曰酸又釋之曰:
月令。春三月、其味酸。
「酸」
總是刺激著我們的味蕾在許多人眼中
「酸」
是一種人間美味憶過瀘戎摘荔枝,青峰隱映石逶迤。
京中舊見無顏色,紅顆酸甜只自知。
——杜甫《解悶十二首》
憐君臥病思新橘,試摘猶酸亦未黃。
書后欲題三百顆,洞庭須待滿林霜。
——韋應物《答鄭騎曹青橘絕句》
「酸」不僅體現在美食中也用它獨特的味道描述著我們的人生
「酸」是青年男女戀愛時的情趣伴侶像打翻了「醋」壇子一樣
「吃醋」的樣子讓人又愛又恨皚如山上雪,皎若云間月。
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
今日斗酒會,明旦溝水頭。
躞蹀御溝上,溝水東西流。
凄凄復凄凄,嫁娶不須啼。
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卓文君《白頭吟》
「酸」是「金榜題名」時眼里的酸澀成功后的喜悅最終化作臉上的一抹淚痕九萬摶扶排羽翼,十年辛苦涉風塵。
升平時節逢公道,不覺龍門是險津。
——袁皓《及第后作》
「酸」是離別時的痛苦與感傷此中「酸」楚的滋味只能自己體會投杖出門去,同行為辛酸。
——杜甫《垂老別》
「酸」還蘊含著無盡的身世之感讓人感懷唏噓往事已酸辛,誰記當年翠黛顰。
——秦觀《南鄉子·妙手寫徽真》
詩人筆下的苦澀與辛勞凝聚成了辛「酸」的滋味艱辛做就,悲辛滋味,總是辛酸辛苦。
——辛棄疾《永遇樂·戲賦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調》
氣盡前溪舞,心酸子夜歌。
——李商隱《離思》
酸,一種微妙而豐富的滋味與酸為伍甜的讓人不膩,辣的讓人不燥咸的讓人不澀,苦的讓人不厭性格平和的「酸」
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聯想起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我們會經歷無數的人和事酸酸甜甜互相交替的滋味不正是人生味道的更迭與反復嗎?
《說文解字》說甜,美也從甘,從舌舌知甘者舌頭覺知的味道就是甜味是味覺上最甘美的滋味它始于舌尖蔓延到心里云收雨過波添,樓高水冷瓜甜,綠樹陰垂畫檐。
——白樸《天凈沙·夏》
是一種美好的體驗是人生記憶里的一場回甘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孟郊《登科后》
是愛、是感恩、是奉獻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
——羅隱《蜂》
人們都愛「甜」
但是有些「甜」的滋味并不能輕易嘗到須得「苦盡」,方能「甘來」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
——劉禹錫《浪淘沙九首·其八》
一生憂患如山重,此日安閑抵蜜甜。
——陸游《自述》
很少有人不愛「甜」
然而,我們需要明白一個道理入口之物,甜而不膩,最是可口君子之交,淡而不膩,始得長久所以人們既要懂得如何享受「甜」
更要把握好「甜」度如此,才能進入人生的甜美境界享受如清泉般的甘甜滋味
《說文解字》說形聲從艸,古聲苦,大苦苓也。
初嘗之時不甚歡喜細細咂摸卻藏著驚喜和回味這個字就是
「苦」
苦是五味之一與甜相對苦味食品入口艱澀然在菜肴中卻獨具風味苦瓜生五嶺,賴以解炎毒。
塞外亦繁生,不能悅群目。
我來無故人,見之等骨肉。
畏苦乃常情,甘茲信予獨。
——釋函可《苦瓜》
「增壽覓苦味」
「以苦養氣」
「良藥苦口利于病」…
苦味食物除了成菜亦可入藥苦節不可貞,服食可資壽。
其功利于病,有客嫌苦口。戒予勿種茲,味苦和難受。豈不見甘草,百藥無不有。
——吳寬《黃連》
吃到嘴里的苦于身體而言卻有諸多益處食物是如此人生也是如此苦中蘊含著厚重的情感
有一種精心養育叫 含辛茹苦父母養育孩子從蹣跚學步,到成家立業事無巨細,點點滴滴即便耗盡所有精力卻依然甘之如飴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
哀哀父母,生我勞瘁。
——《詩經·小雅·蓼莪》
有一種不離不棄叫 同甘共苦有甜一起嘗,有苦一起扛在艱難的日子里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萬里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
試問嶺南應不好?
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蘇軾《定風波》
有一種魂牽夢縈叫 相思之苦我想你,你卻不在我身邊只能在夢中相見從別后,憶相逢。
幾回魂夢與君同。
——晏幾道《鷓鴣天》
有一種完美逆襲叫苦盡甘來苦中,也孕育著薄發的力量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警世賢文 · 勤奮篇》
苦難對人而言是一種心志的歷練與靈魂的洗滌它能夠成就一個人卓絕不凡的操守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孟子》
人生實苦——
成長時不倦追求的辛勞之苦長大后忙于生存的奔波之苦抉擇時徘徊躊躇的迷茫之苦各種苦交錯縱橫在一起苦的滋味雖難嘗但也惟有吃過種種苦頭的人才能更體會到生活的原汁原味也才能更懂珍惜吃苦是人生難得的歷練
《說文解字》說辛也
——《廣雅》
辛甚曰辣
——《通俗文》
形聲字從辛,剌聲本意:辛味在人類的味覺體系中恐怕沒有哪種味道比它更霸道!
無論何種食材在與它切磋碰撞之后都會折服于它的強大能量低頭服輸
明朝以前人們所說的「辣」
通常是花椒、生姜等帶給人們的感覺中國人對「辣」的迷戀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谷旦于逝,越以酸邁視爾如荍,貽我握椒
——《詩·陳風·東門之枌》
而當辣椒出現后中國人吃香喝辣最具代表性的調味料非它莫屬桂尊迎帝子,杜若贈佳人。
椒漿奠瑤席,欲下云中君。
——王維《輞川集·椒園》
除了味覺感受生活中,人的王霸之氣也是一種「辣」
松柏蒼然長健,姜桂老來愈辣,勁氣九秋天。
—— 李公昴《水調歌頭》
上邪!
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
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佚名《上邪》
辣,除了是一種味道也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文化載體熱烈的辣象征著朝氣蓬勃的人生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
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閣序》
刺激胃口,激活血脈,緩解焦慮,張揚精神,舒展心性......
更有科學家指出辣其實不是味覺,而是一種痛覺!
痛并快樂著就是中國人的生存哲學也是辣的極致美學有血性、有野性、有韌性力道遒勁余味不絕你,喜歡嗎?
《說文解字》說從戌從口皆也,悉也,全部也在日常飲食中咸味是最基本的味覺特征俗語說
「一咸遮百味」
咸雖不起眼卻是五味之首憶吾童稚時,書亦甚所愛。
傳抄春復秋,諷誦晝連晦。
飲食忘辛咸,污垢失盥颒。
——韓駒《李氏娛書齋》
不得已,病伏枕。五雜組,甘咸醋。
往復還,烏與兔。不得已,韶光度。
——顏真卿《三言擬五雜組二首》
提到「咸」
想到最多的便是食鹽鹽不僅是膳食中不可缺少的調味品而且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物質成分鹽勝雪,喜初嘗。
微酸歷齒助新妝。
直須滿勸三山酒,更喜持杯云水鄉。
——曹勛《鷓鴣天·楓落吳江肅曉霜》
是炎炎烈日下辛勤付出的汗水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紳《憫農》
是璀璨星空下拍打岸邊礁石的海浪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林則徐
是萬般欣喜時不由自主流出的淚水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人們常把生活的平常歸結為
「不咸不淡」
殊不知把不咸不淡的生活過得精彩也是一種智慧最好的咸淡適中便是享受生活能夠在平凡生活里找到閃光點人生本如此,咸淡皆有味
酸甜苦辣咸,美食的滋味何嘗不是人生的滋味?
人生輾轉,起起伏伏,五味都嘗遍,才真正不枉來人世走一遭。
林清玄說:
甘、苦、酸、辛、咸既是人生的五味,我們就難以只揀甜的來吃,別的滋味也多少會嘗一些,如果是不可避免的,就歡喜地吃吧!
萬般滋味,皆是生活。
人生五味,讓我們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