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木易娛 排版丨木易娛
圖片來源:相關截圖,特別致謝,侵刪
今天是日更第 134 / 300 天
01
被流放的謝玉,終于迎來了生命的終結,而一樁曠古冤案,正在緩緩拉開序幕~
當初為了對付夏江,梅長蘇承諾保謝玉一命,所以指點他在眾目睽睽之下,寫了一封陳列自己罪行的手書,交給了蒞陽長公主。
只要謝玉不死,這封手書就不會流出來,赤焰舊案就無法名正言順地翻案,夏江自然就是安全的。
但梅長蘇只承諾替他擋住夏江的人,其它的仇敵卻不會去管,比如想替夫報仇的夏冬。
當謝玉的死訊傳入京城,蒞陽長公主因為這封手書,立刻陷入危機之中。
幸好景睿及時從南楚歸來,擋下刺客。但母子兩個都很清楚,只有知道謝玉都做了什麼,才知道她們現在面對的敵人都有誰。
隨著手書的打開,赤焰舊案的真相,也在兩人面前徐徐展開。可是得知真相后,兩人的態度截然不同。
哪怕知道自己并不能做什麼,景睿覺得至少不能做隱瞞者的幫兇。
他當然知道這件事很難辦,但是心中的良知和道義,肆意叫囂著,讓他必須把這件公開,還冤屈之人以公道。
可是蒞陽長公主阻止了他,她眼神驚懼地說了一段話:
「景睿,你不知道,不知道他有多狠。當年不是沒有人喊冤,可是他不聽。晉陽姐姐、宸妃、祁王景禹,當我看著他們死的時候,我就知道,他下了這世上最恨最毒的決心。
這是他心中最大的逆鱗,誰要敢去碰,就等同于要推翻他高高在上的威權,是不會有好下場的。你也不可能去昭告天下,皇帝犯的過錯。」
蒞陽長公主太了解那個冷酷多疑的兄長了。她覺得景睿改變不了什麼,還可能累及性命和謝氏全族。
但刺殺開始,此事已經無法平息,于是長公主決定把手書交給太子, 畢竟在平反赤焰舊案上,沒有人比他愿望更迫切。
02
把手書交給靖王,長公主也有自己的考慮。
此舉不但能把風險轉嫁,而且于靖王而言,自己送上的,是他們渴望已久的實證,這份人情,或許足夠她護住謝氏一族。
然而到了靖王府才知道,原來他們早已知道真相,梅長蘇一句:你們曾經姐妹情深,這些年故人可曾入夢?實在是扎心。
長公主原本打算把這封手書交出來就算,誰知靖王和梅長蘇都不要,竟然想在皇上壽誕之日,造成群情沸騰、騎虎難下的局面,讓長公主金殿首告,長公主一時猶豫。
靖王承諾會護她周全,說自己要做的是洗雪冤情,不是飛蛾撲火。
景睿明顯十分認可,然而長公主還有顧忌,所以問及此事不易,做了于她有何益處,梅長蘇頓時情緒激動地斥問:
「長公主是在問首告之后的好處嗎?你已然知曉當年慘案的真相,卻在問替他們洗雪之后對你有何益處?難道那些死去的冤魂,對你來說沒有絲毫的情誼?難道他們只是毫不相干的路人嗎?」
說完就勸靖王,長公主若無真情實意,金殿首告反而壞事,還是另擇他人吧。
于是靖王接下手書,說了一句「代亡者領情」,就送客了。長公主自知有愧,神情落寞,由景睿扶著踱步而出。
03
景睿當然明白,長公主只是不想親手,將謝弼和謝氏族人逼入絕境,畢竟一旦公開,謝玉就是謀逆的大罪。
但是有一件事很明顯,梅長蘇在這件事里,并非局外之人。如今看來,之前多年謀劃,或許都是為了這件事,可見雪冤之心已堅,令人欽佩。
景睿的理解,反而給了長公主勇氣。思考再三,長公主還是決定同意首告。雖然這個結果在意料之中,但我仍覺得此舉讓人心生敬佩。
初次看的時候,覺得長公主確實無情了些,因為有太多正面的榜樣珠玉在前,言侯、紀王爺、靜妃,然而他們和長公主又有很大不同。
當年的案子,受害者有她的親姐姐,但是作為罪魁禍首的皇帝,也是她的親哥哥。
代入她的視角,連自己的婚姻都不能做主,又如何能為了替姐姐報仇,去反抗九五之尊的哥哥呢?
何況她現在還有了景睿和謝弼,以及他身后的謝氏一族。
她實在沒法一下子豁出去,為了一個故去多年的親人,得罪一個至尊的親人,結果卻是把自己和更多親人拖入絕境。
然而盡管很難,她還是做了,而且頂著皇帝的盛怒,把這件事做得堅定且漂亮。
04
所以我覺得相比于義無反顧的言侯,有顧慮卻仍能選擇,勇敢站出來的長公主,更值得敬佩。
劉墉老師在《你不可不知的人性》中寫道:
「人們的惻隱之心,只有在他能自保的時候才會顯現。你怎麼能要求一個喂不飽自己孩子的人,拿出食物給你呢?」
人永遠都是先考慮自己,人性如此,無可厚非。所以有句話說:幫是情分,不幫是本分。
但也正因如此,我們更應該學會感恩,學會透過人性的惡,看到背后的美好。
那些愿意對我們伸出援助之手的人,都值得我們銘記并深謝。
- END -
作者簡介:
木易娛,喜歡追劇觀影,專注個人成長,希望用閱讀和寫作治愈生活,享受當下的柴米油鹽,也想追求詩與遠方。
本文首發于公眾號木易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