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的好「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從古至今,曾有不少女子因美貌而名垂青史,楊玉環就是其中之一。據相關資料記載,她與西施,貂蟬,王昭君并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對于這個家喻戶曉的稱號,也有許多人會心生疑惑,那就是四大美女的真實樣貌究竟如何,難道真有傳聞中的那般美若天仙?
然而正當眾人爭論不斷之時,楊玉環的容貌通過現代圖像處理技術被順順利利地復原了。據說數不勝數的人當看完楊玉環被復原的容貌后都情不自禁地感嘆道:難怪玄宗會和兒子爭搶,不惜為她廢棄后宮。這對父子和楊玉環之間分別有著怎樣的愛恨糾葛?復原后的楊玉環的容貌是什麼樣的?今天就讓我們來具體了解一下吧!
楊玉環出身于官宦世家,她的最先曾經是隋朝官員。後來隋滅亡,祖先順勢而為,投奔唐皇為其效力。官位世代相傳,最后理所應當地傳到了楊玉環的父親手中。她的父親上任后,凡事親力親為,為唐皇鞠躬盡瘁,受到了不少褒獎。
可惜的是,她的父親因為操勞過度,沒過多久就油盡燈枯了。無可奈何之下,楊玉環只得被送往洛陽寄養。 在這里楊玉環意外結識了咸宜公主,兩人一見如故,交談甚歡。不僅如此,公主還熱情洋溢地邀請楊玉環參加她的婚禮。
當時的楊玉環并不知曉,就是這場婚禮改變了她本該平凡的一生。 在婚禮上,楊玉環因樣貌被唐玄宗的兒子壽王一見傾心。婚禮結束后,壽王便急不可耐地跑到玄宗和武惠妃面前,情真意切地懇求父親母親為她和楊玉環賜婚。
玄宗看到兒子如此迫不及待的樣子,便毫不猶豫地答應賜婚了。就這樣,楊玉環一臉茫然地坐上了前往壽王府的花轎中。坐在轎中的她感到戰戰兢兢,畢竟自己與壽王素未謀面,并未互相了解過,因而很難預料自己嫁過去后的光景。
直到親眼見到壽王后,楊玉環才心神安定。據說壽王看起來慈眉善目,和藹可親,對她更是呵護備至,這令當時年僅十余歲的楊玉環迅速陷入愛河。 婚后的兩人更是恩愛無比,稱為許多人口中嘖嘖稱贊的神仙眷侶。然而,不久之后,令人出乎意料的事情發生了……
可以說,這件事間接改變了楊玉環的命運,那就是婆婆武惠妃的離去。武惠妃是壽王的母親,唐玄宗最寵愛的妃子。武惠妃死后,唐玄宗失去摯愛,整日郁郁寡歡。他甚至開始忘乎所以,懈怠朝政,時常流連于皇家的佛寺之中。
除此之外,楊玉環的丈夫壽王因承受不住喪母之痛大病了一場。為保佑丈夫平安順遂,楊玉環帶領著丫鬟前往佛寺祈禱。在佛寺之中,楊玉環與唐玄宗不期而遇了,一段禁忌之戀就此展開。 皆因這一面之緣,唐玄宗從此就對楊玉環念念不忘。
即便他知曉楊玉環是壽王的妻子,可他還是按捺不住那顆蠢蠢欲動的心跳。 最終,唐玄宗不顧世俗倫常,朝廷反對,強行將楊玉環納為了貴妃。不論壽王怎樣苦苦哀求,唐玄宗都無動于衷。在皇權的逼迫下,壽王只得將自己的結髮妻子楊玉環拱手讓人。
入宮后,唐玄宗對楊玉環體貼入微,甚至不惜為了她廢棄后宮。楊玉環被唐玄宗的所作所為感動到熱淚盈眶,她下定決心要忘卻前塵,從此與唐玄宗永浴愛河,兩人從此恩愛了數十年。 在這期間,唐玄宗更加罔顧朝政,沉迷歌舞,以至于眾人都稱楊貴妃為紅顏禍水。安史之亂爆發后,眾人再三請求唐玄宗處死楊玉環,為了讓軍隊士氣大振,最終玄宗賜予白綾,讓她自行了斷。
從楊玉環的這兩段婚姻中,我們不難感知到楊玉環的美貌一定驚為天人,畢竟它能讓這對以往其樂融融的父子最后變得爭鋒相對。那這副令男人們魂牽夢繞的樣貌究竟是什麼樣的?唐朝到清朝時期,曾有不計其數的史學家去探索,可最終卻一無所獲。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直到前不久現代史學家們才利用圖像處理技術完成了對楊玉環容貌的復原 。人們可以從復原的圖片中發現,楊玉環的五官自然,眉目如畫,膚白如雪。俏麗如三春之桃,清素似九秋之菊。這樣的天生麗質容顏幾乎讓所有人都看得目不轉睛。
除了能看到臉部,人們還能從圖像中看到楊玉環的身型。圖中的楊玉環大概身高160左右,肩膀寬厚,體態豐腴,隱約有140斤。這樣的體態如若放到現代絕對名副其實地屬于肥胖狀態,那為何楊玉環卻能用這樣的身材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呢?
因為唐朝人的審美與現代人的審美是千差萬別的 。現代人往往以瘦為美,而唐代人卻鐘情以胖為美。在唐人眼中,胖代表著富態,是大吉之兆。若是一戶人家里取上體態微胖的女子,則這戶人家終有一日定會大富大貴,平步青云。正因這樣的觀念存在,微胖女子才在唐代更容易被人青睞。
而楊玉環同時具備了傾國傾城的容貌和微胖身型這兩個特征,難怪玄宗和不顧一切地和自己的親生兒子爭搶,昭告天下封楊玉環為貴妃,甚至在最后不惜為了她遣散了后宮三千佳麗。或許曾經我們會覺得這樣的行為不可思議,但直至今日看完復原的樣貌后才發現這一切是那麼的合情合理。
楊玉環的一生的非同尋常。她通過不可一世的樣貌將唐玄宗父子迷得神魂顛倒,從王妃一夜之間變成貴妃,受盡萬般寵愛,當時許多人都以為她會有一個幸福美滿的結局。 然而可惜的是,安史之亂爆發后,玄宗為了穩固自己的皇權,收買人心,毫不留情地將楊玉環處死。
從此世間之人再沒能無風華絕代的楊玉環,直到多年后圖像處理技術的出現才讓人們如愿以償地一飽眼福。我們在無法自拔地沉浸于楊玉環美貌的同時也要感謝科學技術的發展,除此之外更要敬畏那些為科技事業孜孜不倦的科學家們!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