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丸研究所,每天漲點新知識
小時候看到這樣的地磚格子花紋或許會有這樣的幻想:只有腳下踩著的黑色磚塊是安全的,而其余紅色的都是類似巖漿和毒池的危險地帶,不小心碰到就算輸。
在家里更是能把地板當成危險區,在沙發、茶幾啥的上面飛來飛去。
而最近,這種充滿童趣的想象竟然被做成了真實存在的綜藝節目,名字也起得簡單粗暴,叫做《地板就是巖漿》。
整個闖關場地都灌滿了橘黃色的、冒著泡泡的「滾燙」巖漿,看著十分危險。
而穿插在巖漿之中的,則是一個個面積不大卻又異常濕滑的落腳點,即使站上去也是搖搖欲墜。
而參賽者們需要做的,就是從巖漿池的另一頭,通過啟動各種機關、蹦跳等方式閃轉騰挪到安全的對岸,掉進池子那可就算直接淘汰不能爬上來接著跑。
就是這樣一個節目,今年已經出到第3季,而這一季,15個三人小隊要以這個巖漿火山的最終關卡為目標,互相競爭,勇攀高峰,最終到達的隊伍能夠得到六七萬塊的獎金。
但在這之前,他們還要經過一系列不同主題關卡的挑戰才能有資格進行獎金的爭奪。
像這個,就是一間游戲主題的賽道,什麼游戲搖桿、飛鏢盤、桌上足球都成為了選手們的落腳地,只不過,沒有一個是能讓人好好站在上面的。
游戲桿這里的桿一直在轉,不跟著它一起轉的話就會被撩進巖漿。
而如果你爬上桿子,就會發現上方的台子上藏著幾個飛鏢,這時候,墻壁邊的靶盤就派上用場了。
用飛鏢射中靶子的話,那麼這個靶子就會成為一條通往對岸的轉輪,手腳并用就能到達跳舞機。
在那里按指示做出社死動作,一塊每個選手都要拼死拿到的通關令牌就到手了。
下路這邊則相對來說比較容易,按部就班地跳過來,在投籃機這里命中的話,可以順利到達對岸。
當然,即便是很短的路程,也會有倒霉蛋因此掉入巖漿,這也算是看點之一了。
但中間這跟桌上足球桿卻對同伴之間的配合要求很高,需要一個人坐在桿子的一頭前后推拉隊友,這樣可以幫助他縮短跳躍的距離。
單人solo的話,大機率就是被巖漿吞沒的命。
而在這個歷史遺跡主題的關卡中,金字塔前的立柱需要很大的力氣才能被推倒作為獨木橋使用,稍有不慎就會把自己帶下去。
拉動機關,一旁的法老棺槨會赫然打開出現一具木乃伊,顯然,不踩著他的臉是過不去的……
復活節島的石像:那我呢?
太空關卡中,各種圓形的行星化身成落腳點,散落在巖漿中的航天飛機和火箭成為了暫時大家休息的地方。
天文望遠鏡也是能殺人的哦。
各種地圖據官方介紹很多都是設計師從電子游戲的關卡中得來的靈感,比如走哪塌哪的拆遷雙雄《古墓麗影》和《神秘海域》。
甚至還會用游戲用到的unity引擎來制作模擬關卡進行試驗。
在正式建造前,工作人員還會在泳池里模擬關卡的實際體驗情況,確保整個關卡有點難度,但是稍微努努力又能過關。
他們的一些概念草圖看起來真的還挺有感覺的,讓人躍躍欲試。
此外,我們還經常能看到節目里有各種各樣為了落到地上拼了老命跳遠硬著陸的人,倒也不用擔心他們摔得有多疼,這些表面其實都是特制的柔軟材質。
就是看著真的很痛。
還有一個關于這個綜藝的大謎團就在于整個節目存在的基石——巖漿。
在池子里晃晃悠悠像一灘會爆炸的果凍,弄到身上又黏黏糊糊像史萊姆的尸體,這巖漿到底是什麼東西做的?
據官方說,這種新型無害巖漿是經過了團隊多次各種配方的調配,顏色、粘稠度,密度,都保持在一個微妙的平衡。
冒泡泡時的那種感覺,都是特意經過計算設計的。
這些巖漿的質感在隊伍的終極火山爭奪戰中看著更加明顯,底下人往上爬,火山口向下噴,弄得大伙身上滑膩膩的直反光。
一不留神就會從塑料質感的火山上滑下去,爬到最后,整個人就像剛從大怪獸的嘴里爬出來似的……
你成功登頂贏錢的樣子很開心,但你爬山的時候真的很狼狽。
而且據說這巖漿的制作方法還真在某種程度上借鑒了怪物片里的的粘液,但具體配方可就是商業機密了。
有意思的是,這個綜藝還有意隱去了選手們不慎掉進巖漿之后爬上來的場面,這就給很多國外網友留下一個迷思:這些掉進巖漿里的家伙到底去哪了?甚至成了一個經久不衰的搜索問題。
不過用腳想想也知道,既然地板是巖漿,那掉進去肯定就是被巖漿吞沒了呀,渣都不剩洗洗睡吧。
總之,這節目雖然吃著小時候的童年濾鏡加成一直拍到了第三季,但現在也面臨著審美疲勞,套路化的問題,觀眾與其說是看節目,更不如說是喚醒自己的兒時幻想來陪自己做幾十分鐘的精神馬殺雞。
礙于巖漿地板這個絕對不能動的核心創意存在,要想繼續拍出點能再次刺激觀眾神經的新花樣還真挺難的。
實在不行,要不,把巖漿換成真的試試……?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