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情节八卦
最新预告
最佳推荐
    
1988年湖北女教師生下腦癱兒,慘遭丈夫拋棄,17年兒子成哈佛碩士
2023/01/16

2019年8月,遼寧的一檔綜藝節目,來了一位哈佛高材生的媽媽,她的兒子此前已經取得了我國北京大學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曝光兒子真實身世,在場所有人都震驚了。

而這位媽媽是湖北一所幼兒師范院校的教師,因為身體不好,上大學的時候還經常被同學們戲稱為「林妹妹」。她生下孩子后,丈夫就離開了,當主持人問起男主人公,表情失落又平靜。

她中肯的回答道:「男人和女人是不一樣的,我當時是非常堅定的留下這個孩子。但是他爸爸呢,就比較理智,他就愿意放棄,他當時就說了一句’妳要是不放棄,將來妳管’,所以他就自動退出了。」

那這位「哈佛學霸」的父親為什麼要拋妻棄子離開呢呢?這還要從兒子驚人的身世說起。

痛苦的爭執

1988年,湖北一家醫院換班的時候,一個孕婦已經開始生產,她世痛苦的在病床上躺了很久,終于等來了醫生。

不一會,孩子呱呱墜地,卻沒有任何聲響,醫生檢查完后,惋惜地告訴他們:「因為宮內窒息,孩子是重度腦癱,沒搶救價值了.......救下來也非癱即傻。」

孕婦眼前一黑,感覺天好像塌下來了,孩子的父親比較理智,他選擇了放棄,只需要拔掉輸氧管,幾分鐘就可以解決。

就在醫生動手前,孕婦忽然堅定的告訴醫生,她要留下這個孩子,丈夫在一邊看著她,好像在看一個瘋子。

他心里想,這個孩子可能一生都生活無法自理,留下他就意味著可能要照顧他一輩子,現在自己和妻子還年輕,完全沒有必要賭上一切留下他。

丈夫對一意孤行的妻子放狠話:「妳要養,就自己養!我反正管不了。」但孩子的母親依舊堅定的選擇了留下他。

醫生得到孕婦肯定的回答后,開始盡全力搶救孩子,但孩子出生就沒有聲音,要救回來談何容易。孩子的母親醒來后就每天守在一旁祈禱,希望他能張口出個聲,希望他在世界留個聲音。

可惜的是,他一直像只小貓一樣脆弱地躺在被子里,沒有任何動作,也發不出任何聲音,隨時都有可能死去。醫生已經接連發了5張病危通知書,可母親依舊沒有放棄。

煎熬的等待

這個一直等在孩子旁邊的母親叫做鄒翃燕,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老師,她堅定的身影在此時散發出了神圣的光輝。

她在病床前等了3天,孩子依舊沒有任何動靜,有時候她覺得自己快要熬不下去了,可看著兒子稚嫩的臉頰,她又再次鼓起勇氣。

就這樣,第四天、第五天的時候,孩子終于發出第一聲啼哭,鄒翃燕沒忍住哭了出來,這一刻,她覺得之前的一切煎熬和等待都值得。

孩子挺過來了,鄒翃燕為他取名丁丁(第二個字念「zheng」一聲),來自《詩經·伐木》里的詩句「伐木丁丁,鳥鳴嚶嚶」。丁丁就是伐木的聲音,她希望兒子至少能在這個世界留下自己的聲音和痕跡,這是一個母親對孩子最誠摯的祝愿。

雖然孩子活下來了,但大腦受到了不可逆的損傷,以后可能有三種情況,一種是智力障礙,一種是運動神經受損,最后一種是前兩種都有。

如果孩子以后有智力障礙,就意味著他以后的生活都可能無法自理,也沒有辦法娶妻生子,也就是說鄒翃燕要照顧他一輩子。

鄒翃燕愿意照顧他一輩子,沒有任何怨言,但在她老去之后呢?鄒翃燕無法想象如果兒子有智力障礙失去自己后的生活。

而如果是運動神經受損,這種情況下孩子的智力是正常的,只是沒有辦法像普通人一樣跑跳和正常運動、生活。

如果孩子是這種情況,鄒翃燕需要在孩子幼年的生活中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去訓練他獨立生活的能力,只要他能學會最基本的動作,以后就能更好地照顧自己。

最后一種就是運動神經受損的同時,還有智力障礙,這是最壞的情況,也是鄒翃燕最不希望孩子出現的情況。

但現在他還小,無法確定會是哪一種情況,只能耐心等待孩子再大一點。鄒翃燕覺得,等待宣判的那個時候就像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頭頂,不知道什麼時候砍下來。

隨著丁丁一天天長大,他的行為也越來越與眾不同,其它孩子三個月已經能手舞足蹈的對著長輩叫喊了,他連最基本的挪動一下都顯得吃力。

吃力的成長

而等他長大一點,腦袋還抬不起來,鄒翃燕就指著墻上的氣球,告訴他這是紅色、這是綠色、這是藍色......有一天,她心血來潮指著一個紅色的氣球問孩子:「豆豆,這個氣球是什麼顏色?」(孩子小名叫豆豆)

丁丁的頭和身體動不了,但他的眼睛居然放在紅色氣球上,鄒翃燕開心壞了,她知道這也許是意外,但就算如此她也高興。

之后,鄒翃燕帶著孩子認顏色,結果她發現孩子每次都能認對,心里認定孩子智力正常,這也意味著他的未來有更多的可能和生活的機會。

孩子再長大一點,鄒翃燕就帶他去做了智力測試,測試的結果沒有讓她失望,丁丁是智力是正常的。可惜的是,他的運動神經損壞了,一歲還不會爬,兩歲了手也沒什麼力氣。

為了訓練丁丁雙手的抓握能力,鄒翃燕開始對他進行撕紙訓練。她經常將廢棄的試卷帶回家給丁丁訓練,剛開始他拿都拿不穩,後來就能將一張卷子撕成兩半了。

在母親一天天訓練下,他從一次撕一張紙到兩張,再到三張、四張,抓握能力越來越強,慢慢恢復到正常人的水平。

丁丁再長大一點的時候,鄒翃燕開始教他用筷子,這對他來說是個大工程,經常弄得滿身都是。有一次他發脾氣將筷子丟了,說不學了,但母親嚴厲的制止他。

奶奶看不下去,勸鄒翃燕讓他用勺子,但鄒翃燕卻告訴兒子:「妳生活在中國,這里所有人都用筷子,如果妳學不會用筷子,以后就要一次又一次的和別人解釋,妳是腦癱。」

于是,丁丁又將筷子撿起來,足足用了一年時間,他才學會熟練使用。

此外,鄒翃燕了解到3到6歲是孩子恢復運動機能的關鍵期,于是開始按時送孩子去做理療,風雨無阻。但當時我國醫療水平沒有現在發達,做理療很痛。

尤其是一個叫做「卷皮」的步驟,要把使勁兒把皮膚提起來在放下去,越使力效果越好。這種痛苦很多大人都受不了,更不要說孩子了。

丁丁經常都是邊做邊哭,而且,這個理療還不是做一次兩次就可以的,每過兩天就要做一次。有時候孩子受不了,跟媽媽說:「好痛,我不舒服,我不去好不好?」

但都被鄒翃燕拒絕了,她對丁丁說:「不僅是妳疼,媽媽也疼。」說完之后依舊每天親自帶孩子去醫院。

有一次,去醫院的時候正碰上下雨天,腳踏車掉到泥土里,丁丁不小心摔倒了,她連忙去扶,然后腳踏車也倒了。

她磕磕絆絆帶著孩子到醫院的時候,母子倆滿身都是泥土。醫生看到他們狼狽的模樣,勸道:「下雨的時候一次兩次不來沒關系。」

但鄒翃燕堅持按時帶孩子來,因為在她心里,丁丁的健康是最重要的,別說是下雨,就是天上下刀子都阻止不了她帶孩子做理療。

有一次她發燒到40多度,想起來今天還要送孩子去理療,就硬撐著爬起來,迷迷糊糊地將孩子送到醫院。而且,鄒翃燕帶孩子去得多了,就自己學會了按摩,經常會自己給孩子按。

就這樣,丁丁慢慢長大,除了運動的時候能看出來問題,其他時候和普通的小孩子并沒有什麼不同。

升學的時候,他還參加了軍訓,本來是可以不參加的,但母親卻要求他參與。母親認為,只有這樣,他以后才能更好的認識自己,才能獨自面對流言蜚語。

一次偶然的機會,丁丁問媽媽:「我以后考什麼大學?」

鄒翃燕開玩笑地說道:「北大或者哈佛吧!」

這本來是一句戲言,但鄒翃燕看著兒子優秀的樣子,她想著,也許可以拼一把。從那以后,她對兒子的學習要求更嚴格了。

但北大是我國頂尖的學府,每次大學聯考都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他們能成功考上北京大學嗎?

「異想天開」的目標

學校的老師曾要求家長每天出幾道題目給孩子練習,練完了家長再自行批改。鄒翃燕將出題的任務也交給丁丁,讓他自己出題自己做,不論丁丁最后做得怎樣,她都會給孩子打一百分。

有一次,班主任檢查的時候,發現孩子做錯了兩道題,丁丁氣壞了,他認為媽媽沒有認真看自己寫的作業。找媽媽對峙的時候,鄒翃燕卻反問他:「妳自己出的題還會做錯嗎?而且,不論妳做錯幾道題,在媽媽眼里妳都是最優秀的。」

丁丁聽了這話心里開始反思自己,也明白了母親的良苦用心,他學習更認真了,有時候覺得累了,就問媽媽:「我非考北大不可嗎?」

鄒翃燕聽了這話帶著孩子到東湖邊的一坐樓房,他們先是爬到10樓,然后鄒翃燕問孩子:「兒子妳看到湖了嗎?」孩子說:「沒有。」

爬到15樓的時候又問:「妳看到湖了嗎?」孩子回答:「看到一點點。」

爬到20樓的時候再問:「妳看到了湖了嗎?」丁丁看到一片無邊無際的水域,那就是東湖了。

看完東湖后,鄒翃燕才對丁丁說: 「妳看,我們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景象截然不同,人為什麼要往高處走?只有走得高,妳的視野才開闊,妳的胸懷才寬廣,妳的格局才大。

丁丁也堅定了上北大的信念,全身心投入學習中去。

功夫不負有心人,2007年,丁丁以660的優異成績考入北京大學的環境科學專業。在北大,他第一次離開母親獨自生活,本來可以不參加軍訓的,但他依舊選擇了和同學們一起軍訓。

軍訓的第一天,他就因為肢體不協調出了洋相,引來同學們嘲笑。但教官并沒有懲罰他,而是懲罰了所有嘲笑他的人。

丁丁在大學的成績非常優秀,多次獲得獎學金、三好學生等獎勵,而且,學校所有體育測試他都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的。

獲得北大學士學位后,他并沒有停止學業,而是繼續深造,獲得了北大的碩士學位之后他才開始工作。

他在一家國際知名游戲公司的法務部工作了一年,一次和母親談話的時候忽然想起來,母親曾經說過,她想要當哈佛學子的家長。

于是,他果斷向哈佛進擊,于2016年被哈佛大學法學院錄取,僅一年時間,他就獲得了哈佛法學院法律碩士學位。

他還參加了美國司法考試,在他考試時,鄒翃燕特意去美國看他,母子倆走在美國馬薩諸塞州的查爾斯河畔,丁丁問母親:「妳有沒有想過有一天會和我一起走在查爾斯河畔看柳樹?」

鄒翃燕說:「我從來沒有想過我會有這一天。」

現在她才真正感受到,她們母子倆熬出來了。在丁丁出生10年后,丈夫就徹底離她而去,她萬萬沒想到自己還有熬出頭的一天。

現在,丁丁已經哈佛畢業了,鄒翃燕也成了所有家長羨慕的對象,大家都知道她愣是將被診斷為腦癱的兒子教成了北大、哈佛的高材生,這樣的堅韌與毅力讓人欽佩。那如果是我們,要怎能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呢?

每一步都是血印

教育孩子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像鄒翃燕,大家都看到了她光彩的后半生,卻不知道她艱難的前半生。在孩子長大之前,她往前走的每一步路都會留下一個染著鮮血的腳印。

結婚前她是同學口中的「林妹妹」,身體孱弱,所有她喜歡的游戲、運動都不能像別人一樣盡情的玩。

結婚后,又因為體弱遲遲沒能擁有一個自己的孩子。過了好幾年,好不容易盼到的孩子卻因為宮內窒息變成腦癱。

因為舍不得孩子,丈夫離開了,她和孩子只能獨自生活,被迫一個人扛起家的重擔。她高燒40度還要送孩子去做理療的時候,她冒著暴風雨,裹挾滿身泥漿帶孩子去醫院的時候,她的無助和痛苦沒有人能體會。

讓孩子理療,醫生也從來沒有承諾過孩子會恢復到哪種程度,只一句:「總比不治療要好。」她就風雨無阻,排除萬難按時帶孩子去醫院。

那時候,她只是一個幼兒師范學校的老師,一個月工資只有100多塊錢,5塊一次的理療一周就要做3次。即便如此,她都從來沒有放棄。

她說,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付出100%的努力,這句話她用行動去實踐了。同樣,照顧孩子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她始終陪伴在孩子身邊,就算最難的時候也沒有沖孩子發脾氣,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耐心。

其次,她是一個嚴厲的母親,當孩子學不會筷子發脾氣的時候,當所有人都說學不會就用勺子的時候,她堅持了一年,讓孩子學會了自己使用筷子。

在孩子因為理療的痛苦不想去醫院的時候,無論丁丁怎麼撒嬌,自己如何心痛,始終堅持按時送他到醫院,一步不曾退讓。

丁丁年紀小,他并不知道什麼是好、什麼是壞,自律能力也不強,是鄒翃燕使用了自己「嚴母」的身份,讓他養成了良好的習慣。

當然,她也不是一昧的嚴厲,在丁丁長大,能進行自我約束,有獨立意識之后,她的角色就轉變了,她在丁丁面前,不再是一個「嚴母」,而是一個關系對等的「朋友」。

她不再安排丁丁的一切,而是慢慢讓他自己做決定,以一個平等的態度幫他解決遇到的事情。例如,讓他自己出題自己做,丁丁問她問題的時候會說:「我是個文盲,我什麼也不懂。」

而且,因為情況特殊,丁丁注定與其他人不同,所以她讓孩子參加軍訓,這樣才能讓他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與不同,才能接受自己的不足。

同時,她也在拼盡全力保護者孩子的自尊心。比如說丁丁做錯題的時候,她會說:「不論妳有沒有做對題目,在我心里妳都是100分。」

在她一個人扛起整個家庭的時候,她跑遍全湖北的培訓機構,幫忙培訓禮儀,自己兼職賣了5年保險,也沒有將家庭的窘況壓在丁丁身上,而是耐心的告訴他這樣做的原因。

雖然她選擇了付出一切留住丁丁,但也沒盲目的將他養大,而是清楚地知道孩子的問題,然后理智的想辦法讓他過得更好。

比如,知道3-6歲是孩子運動機制恢復的黃金時期,她就堅持帶孩子治療;擔心丁丁以后的生活問題,就買了大量的保險,保證他就算以后離開自己也能更好的生活。

所以,在孩子的教育上,我們需要剛柔并濟,在他自律能力差的時候約束他,在他應該獨立的時候支持他。幫他更準確地認識自己,挑戰自己,這也是

鄒翃燕教育孩子的高明之處。

而她從林妹妹到女強人的蛻變,充分向我們展示的什麼叫做「女子本弱,為母則剛」,也告訴了我們,偉大的母愛能創造奇跡。

所以,無論我們遇到什麼困難,都要樂觀地面對生活,不論我們做了多不理智的選擇,都可以理智的扭轉乾坤。

參考資料:

環球網:把腦癱兒子送進哈佛 《媽媽咪呀》又現母愛奇跡

中國日報網:《靚媽攻略》單親媽媽將腦癱兒培養成哈佛博士

遼寧衛視:從腦癱兒到哈佛才子 單親媽媽創造母愛傳奇


《甄嬛傳》被暫時放一馬,來「盤」一下《狂飆》中的穿幫鏡頭,讓人哭笑不得
2023/05/06
韓國第一夫人紅配灰出席活動,卻被諷:像高級酒店領班,欣賞不來
2023/05/06
陳榮煉給前妻70億財產,300億債務扔給現任,安以軒徹底賭輸了闊太人生
2023/05/06
58歲劉嘉玲曬泳裝美照!海邊度假太瀟灑,身材凹凸有致大長腿吸睛
2023/05/05
同樣是李連杰基因,把黃秋燕女兒和利智女兒一對比,差距就出來了
2023/05/05
王菲謝霆鋒昔日私密秀恩愛畫面曝光,男方被迫貼面膜一臉撒嬌模樣,網友:果然真愛啊
2023/05/05
楊紫瓊離奧斯卡一步之遙!和同性搞曖昧,被法拉利總裁求婚十次,她的情史更有趣
2023/05/05
被馬云砸中的錦鯉女孩,支付寶中獎1個億,後來怎麼樣了?
2023/05/05
年輕時美麗動人,年紀大了卻越長越「刻薄」,這4位女星變化好大
2023/05/05
「我恨死你這樣了!」金星有多敢懟?現卻變「啞巴」,成娛樂圈悲哀
2023/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