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圈向來就是一個追名逐利的地方,難怪當年的張國榮曾對剛出道的趙文卓說: 「你太老實正直了,真的不適合在這個骯臟的圈子里混。」
這也難怪,很多演技爆表的演員缺少一個好的劇本。
無數有顏值、有演技的演員只要不會 「來事」,就可能一直爛在十八線,默默無聞,就像多年前的張小斐。
說起張小斐,時間基本可以分界到2021年前和2021年后。
2021年前的小透明、籍籍無名,2021年憑借《你好,李煥英》斬獲52億票房、一舉封后,功成名就!
原本整個娛樂圈都以為這位35歲的影后終于苦盡甘來、即將高歌猛進之時,命運突然又來了一個180度大反轉,——一一夜爆紅后的張小斐在2022年急轉直下,陷入沉寂。
不紅是實力,爆紅憑運氣?
莫非張小斐只是曇花一現,湊巧遇到賈玲、拿到一個好的劇本,然后就用完了所有的運氣,只能淪為路人甲,被打回 「原形」?
從默默無聞到一夜爆紅,再到逐漸被人遺忘,張小斐到底經歷了什麼?
不知不覺,出生于1986年的張小斐已經年滿36歲。
大概和她同齡的楊冪、劉詩詩、倪妮、楊穎等無一不是娛樂圈頂流,享受著粉絲們膜拜一樣的追捧,而同齡的張小斐卻經歷了冷遇——爆紅——沉寂的怪圈。
觀眾原本以為的彎道超車更像是一種錯覺,剛成名打算趁熱打鐵,竟然又迅速墜落。
是命運捉弄,還是張小斐本人哪里出了問題?這其中緣由,恐怕還得從她的成長經歷說起。
與大多數好動、喜歡表現、天生就有表演細胞的東北人不同,出生于遼寧鞍山市的張小斐顯得乖巧、文靜,一副與世不爭的樣子。
這種「佛系」的性格,在成名后可以理解為淡泊,而在成名前,則很有可能被娛樂圈處心積慮、勾心斗角的殘酷競爭所湮滅,張小斐的不溫不火,大概就是這個原因。
論實力,5歲學習舞蹈、11歲考入中央民族大學附中、15歲進入文工團成為一名專業的舞蹈演員,19歲考上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在班上雖然不是最耀眼的那一個,但也是屬于優秀級別。
論才華,不僅會表演話劇、歌劇、舞蹈,主持也是信手拈來,畢業成績第一名那可是實打實的本事。
可是,明明一切無懈可擊、萬事俱備,就是陷入無戲可拍的困窘,最困難的時候,就像大多數十八線藝人一樣:吃不飽、穿不暖、睡不好!
這其中的根本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臉皮薄!不會阿諛奉承,也不愿意曲意迎合娛樂圈那些勢利的「潛規則」
在龍蛇混雜的名利圈,張小斐就像一個異類,一個「不懂事」的小趴菜。
無戲可拍的張小斐經常挨餓,有時餓得連上一頓飯是什麼時候吃的都記不住。
了生存,只能到各個劇組跑著去遞簡歷,對著那些高高在上的導演、副導演、制片人報以勉強的微笑,回去等候通知,然后又是一次次的失望和打擊。
這樣「佛系」的性格,就算好不容易等來別人發善心,得到一個小配角,拍戲過程中眼睛被炸傷、疼到流淚,也會被工作人員怒斥 「嬌氣」,讓身在底層的張小斐著實感受到了小演員「命賤」的悲涼。
然而,比起這些經歷來,容貌被質疑,才是一個女演員倍感打擊的侮辱!
相比那些成名女演員的「仙氣」和高貴,張小斐一次去劇組試鏡,女制片人竟然不屑的說: 「你不覺得你的臉長得有問題嗎?」
這可真是 「人紅就漂亮」,「人不紅,再漂亮也會遭人忽視」。
女制片人對張小斐長相的質疑,似乎也正是時下許多人秉承的 「長相沒有走紅的潛力,只有那些討人喜歡的網紅臉,才有可能上位」。
為了改變現狀,張小斐甚至想過改行,告別這個 「看臉」的娛樂圈,畢竟,自己只會悶頭做事,注定是不討喜的。
娛樂圈的其他朋友都在為她打抱不平,好心的賈玲恰在此時與他相識,并把她帶進喜劇界,希望換個環境,能改變她被埋沒的境遇。
不可否認,從影視界「跨界」到喜劇的張小斐告別了過去那些食不果腹、饑一頓飽一頓的苦日子,至少不用再為餓肚子發愁,而且在喜劇舞台上露臉的機會多了,也開始小有名氣。
可這就是她要的樣子,多年堅持所追求的結果嗎?
哪怕連續四年和賈玲搭檔上春晚,心甘情愿的充當 「綠葉」,可觀眾還是沒記住這個長相漂亮的 「喜劇一枝花」,只知道有其人,不知有其名。
靠喜劇「熬」出來的那點「小有名氣」,即使接了幾個綜藝通告,也在節目中被那些大牌嘲諷,受盡白眼。
在《你好,李煥英》之前,毫無存在感的張小斐,一度被章子怡批評不會演戲、台詞聲音說得比服務員還大;
和甄嬛紅人「槿汐姑姑」孫茜拍戲,被嫌棄得不愿和她對詞;
更糗的是,爆紅之前,還被節目組同睡一室的袁珊珊嘲笑打呼嚕。
彼時的張小斐,參加節目連個座位都沒有,就算在場的賈玲吩咐工作人員搬來一把椅子,遭人忽視的她依舊只能一個人尷尬的坐在那里,無人搭理。
如果說別人的星途平坦、出道即巔峰,是因為會見縫插針、善于鉆營,那張小斐妥妥的就是不會來事、還有些 「不思進取」!
但事實上,無論是當年在北影,還是後來搭上賈玲的喜劇組合,張小斐并不是缺少機會,也不是完全沒有上位的空間。
恰恰是戲路過于狹窄,接的幾乎都是同一類型的角色,讓導演和外界認為她只適合演某一種角色,其他的根本不適合。
就是這樣的「誤解」,讓她一直停留在原地,一過就是十幾年。
影視劇的戲路過于單一,喜劇過于漂亮,哪怕和賈玲演了9年的小品,因為長相漂亮而獲封「小品女神」,張小斐還是不溫不火,儼然一個長期被忽視的小演員,一個十八線藝人。
這種長期沉默,直到《你好,李煥英》的橫空出世,才被打破。
03、14年沉寂無人知,一朝成名天下聞和賈玲認識9年,在小品表演中算是「小有名氣」,但如果沒有《你好,李煥英》,或者,張小斐也就是那個永遠被人忽視的「綠葉」,一如既往的繼續扮演她那些不知名的角色。
入行14年,張小斐還是默默無聞,很大程度上只能說她在娛樂圈沒什麼人脈,缺少那些所謂的金主和大款做背景,只能和賈玲同框出演一些姐妹、母女之類的角色。
但也就是這樣看起來并不起眼的組合,居然轟出了紅極一時的票房,成就了演員張小斐和導演賈玲。
外表的張小斐長相甜美,雖然不是那種看一眼就讓人賞心悅目的驚艷,但憑借這些年參加《喜劇總動員》、《歡樂喜劇人》等綜藝節目累計的名氣,加上在喜劇界磨練的演技,一個自身足夠強大、演技在線的張小斐已然上線,她需要的僅僅只是一把火,而電影《你好,李煥英》,無疑就是點燃這把火的導火線!
不為人知的是,在拍攝李煥英和沈光林湖中約會的那場戲時。
張小斐在翻船落水爬上岸的過程中,腿被鋼筋劃出一道很深的傷口,而整個拍攝過程她都強忍著劇痛直到導演喊停,鮮血直往外流,疼得幾乎落淚,張小斐都沒有任何埋怨。
這一幕也被坐在監視器后面的賈玲看得清清楚楚,替她難過,張小斐卻若無其事的說自己沒事。
誠然,在她心中,角色遠比自己的受傷重要;只有用100%的努力詮釋角色,這才是她回報賈玲「知遇之恩」最好的方式。
因為太過入戲,賈玲和張小斐一度產生了母女惺惺相惜的錯覺;
也因為角色太過深入人心,全國觀眾都認識了張小斐,把這個大器晚成的演員當做了現實版的勵志「斐媽」。
隨著影片的大火,張小斐終于從一個沒有名字的演員,成為大家交口稱贊的「國民媽媽」,為了這一天,她整整等了14年!
要知道在這之前,觀眾只知道「賈玲身邊那個美女」、此人曾是與楊冪一起上過北影的演員,但具體出演過什麼角色、叫什麼名字,觀眾都無人知曉,偌大的娛樂圈,仿佛查無此人。
在娛樂圈,能吃苦是本事;但能14年如一日的蟄伏、沉寂,苦等一朝成名的機會,的確沒幾個人能堅持。
早早出道,卻始終在娛樂圈沒有存在感,倍受世態炎涼、人情淡薄,沒有人比張小斐更能體會此中的酸楚和刻薄。
幸運的是,她遇到了慧眼識珠、和她惺惺相惜的賈玲,遇到了賈玲為她量身定做的《你好,李煥英》!
《你好,李煥英》將張小斐直接送上巔峰,原本不為人知的小演員,好像在一夜之間搖身一變成了炙手可熱的大明星,各種獎項、榮譽、贊美接踵而來,等待她的,貌似也是星光璀璨的大紅大紫。
然而,就在觀眾都認為張小斐從此應該可以揚眉吐氣、躋身一線女星的時候,她卻從公眾視野消失了。
這一個戲劇性轉變,讓許多滿懷期待的影迷始料不及,也讓一眾粉絲百思不得其解。
與她成名后迅速沉寂同時而至的,更是「張小斐怎麼突然不火了」、「扶不起的爛泥」這樣的聲音此起彼伏。
好像這個原本正當紅的演員還沒紅多久就過氣了,背后有什麼黑幕似的。
事實上,從萬眾矚目的關注中沉寂,突然就淡出了觀眾的視線,并不是張小斐發生了什麼不可告人的「翻車事故」
很大一部分原因,還在于她一貫以來性格內斂、面子薄的問題,不愿刻意包裝自己、也不會自我炒作。
甚至一直以來,都是習慣性被別人推著走,才有今天的張小斐、《你好,李煥英》帶來的巨大榮譽。
這和她從小養成的習慣、性格是分不開的, 「習慣決定思維,思維導致結果。」
小時候是父母和老師眼里的「乖乖女」,聽從父母的安排去了民族大學進修舞蹈,畢業后聽從老師的建議去了文工團,然后考上北影又成長為「乖巧」女生,是老師眼里妥妥的「得意門生」、品學兼優的代表。
但在魚龍混雜的娛樂圈,即便有踏實的演技和過硬的實力,沒有足夠的心計和強烈的表現欲,依然很難獲得左右逢源、一呼百應的擁戴和支持。
張小斐過于「佛系」、不夠自信、甚至有些軟弱的性格,讓她在「欺軟怕硬」娛樂圈很容易吃虧,更容易被一些「倚老賣老」的演員欺負,無形中就會失去許多曝光的機會。
哪怕她憑借《你好,李煥英》獲得足夠的流量和關注度,但短時間的霸屏和熱度后,如果沒有持續跟進的炒作,依然還是會沉寂下去。
比起那些靠抖音等自媒體炒作的「過氣」演員,張小斐還沒過氣,但缺乏曝光,也沒有持續的作品露臉,就會被觀眾遺忘,讓人以為她是不是急流勇退,有意在娛樂圈「見好就收」。
這種爆紅后突然隱身,迅速沉寂,既和她自身的性格有關,也和她背后的經紀公司有關。
張小斐怎麼了?怎麼就從爆紅淪落到無人問津、逐漸被人遺忘,她究竟經歷了什麼?
從最高點迅速墜落,爆紅后淡出了公眾視線,其實還得從她背后的經紀公司說起。
因為賈玲的扶持和提攜,當年身處低谷的張小斐簽約了賈玲的經紀公司——大碗娛樂。
出于對她未來的長遠規劃和長久考慮,經紀人賈玲將走紅后的張小斐轉給趙麗穎旗下的和頌傳媒,希望能借助趙麗穎和其公司的光環,幫助張小斐實現轉型和可持續發展。
這原本是好意,出自好姐妹的良苦用心,沒想到簽約后的張小斐,連一次宣傳檔期和定檔新作都沒有,為自己演繹之路尋求更多可能的嘗試也宣告擱淺。
但如果說張小斐「不思進取」、憑借《你好,李煥英》大獲成功后就躺平了,那無疑是片面的。
沒有憑借迅猛的發展勢頭趁熱打鐵,卻無聲無息的從熱搜中消失,連新聞也少了,實在是經紀公司沒有安排綜藝節目、營銷通告,也沒有相應的作品上榜。
面對資源和熱度逐漸下滑,張小斐也從爆紅陷入沉寂,她似乎正在等待一個更好的機會,從《你好,李煥英》中走出來,成為那個超越李煥英的張小斐。
隨著2023年電影市場的逐漸復蘇和回暖,觀眾有理由相信在一段蟄伏后,張小斐會帶著更好的作品重新回歸,在問鼎金雞百花獎影后,繼續刷新自己的高度,帶給觀眾更多驚喜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