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滿江紅》的爆火,讓岳廟狠狠火了一把,岳廟也推出了背誦《滿江紅》就能免門票的活動,一時間不少人踴躍參與,岳廟門口多得是你一句「怒發沖冠」,他一句「待從頭收拾舊山河」的景象。也就是這首詞,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在古代中國頻頻出現的民族——匈奴。
這個游牧民族在秦朝剛剛完成大一統的時候就曾前來進犯,秦始皇讓蒙恬打了回去;之后漢朝成立,匈奴又野心勃勃要卷土重來,之后再戰再退,再退再來……就這麼兜兜轉轉,到了宋朝已經是能給宋王朝帶來極大威脅的遼國與金國了這也就造成我們的古籍里從來不曾少了匈奴的存在,從曹植的「長驅蹈匈奴」到楊炯的「匈奴今未滅」,從岳飛的「笑談渴飲匈奴血」再到徐渭的「不見匈奴一騎還」……奇怪的是,匈奴這個詞在宋朝之后出現的頻率越來越低了,我們現在還有匈奴后人嗎?
其實,看看這五個姓氏你就知道了,因為這五個姓氏有很多人就是匈奴的后裔,快來看看有沒有你的姓氏。
馬背上成長起來的匈奴
作為游牧民族,匈奴一開始生活在我國的北方地區, 他出現的時間是很早的,早到隨著歲月的更迭,已經沒有人能說清和這個民族到底是什麼時候發展起來的。
但有一種說法表示匈奴其實和中原人一樣,都是炎黃后人。只是炎帝和黃帝當年選擇聯合的時候雖然上層達成了一致, 底層的普通百姓卻并不是都愿意滿足。而這些不同意的人根本無法改變兩個部落融合的事實,索性選擇了出走來做最后的抵抗,這一支出走的人馬往北方行去,沿水草而居,漸漸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也就是這里提到的匈奴。
在北疆的生活可不及中原的物阜民豐,北疆苦寒,要好好生活就必須牧羊捕馬,還要根據氣候和生活環境的變化不斷調整自己的生活區域,這也就養成了匈奴勇猛的個性。 這個民族很好地掌握了在北方生活下去的竅門,可是隨著種族的擴大,貧瘠的土地難以供養這麼多的子民了怎麼辦?
擴張之路勢在必行了,匈奴也就開始了他們的南下騷擾中原王朝邊境的做法,所以從商周時期,我們就可以看到一些中原王朝與匈奴人作戰的記錄, 把周平王逼到遷都的犬戎其實就是匈奴的前身,到了公元前三世紀,這個民族也建立了自己的版圖,匈奴的名字也正式確立。有了大本營的匈奴也就更加肆無忌憚,想要南下掠奪資源,可惜他們連趙國都沒打過,還被趙國的大將軍李牧打的十年不敢再犯。
屢屢進犯的匈奴
匈奴從來都是十分會審時度勢的,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等到若干年后再次嘗試也不遲。漢朝為此頭疼了不久, 他們很想給匈奴來個痛快,一舉殲滅,可是匈奴北邊的疆域太廣了,而且地理環境十分惡劣,中原就算作戰能力跟上了,后續的物資供應也難以跟上,這也就加大了滅掉匈奴的難度。
匈奴顯然也很清楚這點先天條件帶來的「優勢」,于是接下來很多年我們都可以看到 這個叫做匈奴的民族跟個打不死的小強一樣,不斷出現在史書的記載里。
就比如前文提到的秦朝匈奴被蒙恬打退了,到了漢朝又有著名的衛青、霍去病,還有昭君出塞帶來的漢朝和匈奴的百年和平,到了後來匈奴自己內部雖然是出現了一些矛盾四分五裂了,匈奴的名字也漸漸退出歷史舞台。
可是因為匈奴早些年對中原的進犯太頻繁了,給人們帶來的既有印象也太深了,所以 后面面對來自北方的進犯者,還是有不少人用匈奴來指代,這也就包括宋朝時進犯的遼人和宋人。
但事實上, 遼人其實是契丹人,金人其實是女真族人,兩者的發源地與具體歷史都有一定的出入,所以嚴格算來, 這些人即可以稱作匈奴,又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匈奴人。那麼真正的匈奴人都去哪里了呢?
匈奴人如今怎樣了
其實匈奴在五胡亂華時期茍延殘喘了一陣之后,就已經漸漸沒有了昔日的輝煌了。這 些匈奴人看著自己的國家已經四分五裂,而且每一支部落的力量都越來越薄弱了,也明白大勢已去,為了討生活,他們只能改名換姓融入其他民族,而大多數正是選擇了加入漢族。
如今我們可以通過五個姓氏來了解他們如今的情況,首先是趙姓。趙姓這一支匈奴人是融入漢族最早的, 那還是戰國時期,當時的匈奴和趙國發生了戰爭,匈奴戰敗后有一部分就成了戰國的俘虜,這些回不了故土的從此改姓趙,留在了中原大地上。
其次是劉,這個和趙姓差不多, 這一支主要是漢朝時戰敗的匈奴人,也有一些是漢朝的皇室女兒和匈奴人和親后生下的后代,在漢朝越來越強大,匈奴內部紛爭不斷的情況下,有些匈奴人索性改姓劉投奔了漢朝。
第三個是金,這一段也是發生在漢朝, 當時的霍去病打敗了匈奴抓回了一個匈奴貴族,這名貴族就姓金,他從此也沒回匈奴,還被漢武帝正式賜予了金姓留在了漢朝。
第四個是王, 那是五胡亂華時期,當時所剩不多的匈奴人組織在一起想要重振往日輝煌,可惜他們終究還是失敗了,最后只能投奔當時比較強盛的王氏家族。
最后是呼延,也被寫作呼衍,這個是匈奴旁支的一個姓氏,他們在匈奴內亂的時候不想受到牽連干脆投奔了漢朝,可以說這個姓氏和金也是相對正宗的匈奴姓氏了。
小結
如果匈奴人真的是黃帝炎帝時期不愿意被融合而出走的族人的話,這支隊伍和中原文化之間不斷地碰撞和融合也很好的詮釋了民族融合與遷徙的歷程,更道出了中華文化的廣博性、包容性和變化多元。這些姓氏里有你的姓氏麼?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