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丨香道丨詩詞丨文學丨人文丨養生
山中小隱 題元丹丘山居李白故人棲東山,自愛丘壑美。
青春臥空林,白日猶不起。
松風清襟袖,石潭洗心耳。
羨君無紛喧,高枕碧霞里。
山中居,為小隱。都市為樊籠,久在樊籠里,心如上枷鎖,便常思山中風月娟娟,林壑尤美,則小楫輕舟,歸去來兮。
隱于山,當耐清苦,物質層面,簡食布衣,力耕不欺,則長足。若不能安于孔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心仍汲汲于外物之精美,便不適合山中隱居。
只為浮生偷閑,不如在城市中開辟一凈室茶庭或花草閑院,閉門亦可稱隱,一杯閑茶的瞬間也可放空自我,然后入城市中復忙紅塵名利盛業。
這樣似乎是兩全法門。然真正在山中居住過的隱士不免一哂。
山居固清苦,頗有種古時農家力耕親為的意思,但慢慢親臨體會萬物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節序感是件很美妙的事。
「春花秋月夏杜鵑,白雪皚皚寒意加」,在山中可真正體會到一種魚樂淵泉,鳥悅山光的快樂,云游無心,閑花自落,此時內心空明如水。
這種快樂與物質的獲取無關,是體悟莊子那種「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的境界上的快樂,雖簞食瓢飲,其樂不改。
云霧煙嵐,一痕山青,風流四野,鳥鳴深樹。靜居竹籬茅屋,山雨倏來,萬物皆洗,小窗閑窺避檐山鳥,啾啾自喜,似樂此花沐草翠,澹凈玲瓏。
一室清簡,虛若無物,惟一席一爐,爐上烹茶煨芋,素盞清茶,意頗自適,看山聽雨,幽懷雋極。
雨止天青,纖月初吐,云疏往來,河漢墜地,目曠天低,舉手可摘。
出室心懷灑然,月水空明,折蕉葉鋪地,蕉上小坐吃茶,山靜太古,日長小年,斯時閑境,亦頗有陶淵明采菊東籬,悠然南山般心境。
月光如水,霰瀉空庭,冬日臘梅始開,冷香寂寞,空山無人處尤見妙韻。折香微嗅,撲鼻之致恍然一剪舊時月色,照人縞衣吹笛。
橫斜疏影,暗香朦朧,飛衣猶有香痕。折枝入瓶,寒馨滿室,不必炷香,天然自有一段妙韻。
伴香入夢,清極自知,恍然燕飛知草,柳眼新嫩,煙雨流光,江南春色。新雀報曉,月殘夢迷,落花已堆苔徑。昨日猶思折枝寄人,一夜風來已零落香泥。
神思黯然,拾香沾手,以殘梅染箋,聊寄幽懷。我居山中,君居市里,望君回首,念往昔落梅煮酒情誼。我自不往,君焉不來?
山居如老僧入定,有時風月送目,多萬事無心。花開花落,云卷云舒,都作閑看。
及秋暮燈昏,漫天梧葉,蕭蕭落階,時有枯葉入窗落室,幾片蕭瑟,貼床不起,臥床讀書,亦不拾起,愛此秋味。
平天下在治國,治國在家齊,齊家在身修,修身在正心誠意,是天下在心,而無邊秋色,亦納于一葉之中,此為知微。
半床古書,一杯閑茶,讀書風流,思接千載。讀倦輒夢,可會古人,流水高山,隱者可遇。
山中小舟春棹,「一壺酒,一竿身,快活如儂有幾人。」后主之樂,非在帝王,猶愛此江湖幽隱。
逍遙山中,可以寡欲,可以凝思,處小舟中,友鷗侶鷺,斜風細雨,一竿自在,釣春杏花,載瓣滿舟。
溶溶春月,浣人佳思,籠紗輕霧,逗人留久。萬頃波中,可得自由。身處青山,心融青山,我看青山多嫵媚,青山看我亦如是。
王摩詰詩:「隨意春芳歇,山中自可留,」心止山中,意澹流水,不作多思,惟此知足。
琴棋書畫詩酒人生一起探索生活之美